10/09
2025-10-09
辗转反侧,睡不着觉。脑子里突然蹦出一个词——“极致”。
不知为何,这个词像一束光,把我从混沌的思绪里拉了出来。或许,是最近的一些经历在暗暗影响着我,让我重新思考“极致”意味着什么。
我想起前段时间看的《认知觉醒》。作者提到一个跃迁理论:
打磨作品——登上一座小山的顶端——获得更多关注——再攀向更高的山头——借助系统推力,实现人生跃迁。
那时我只是匆匆一读,没太放在心上。可今晚,这个理论忽然在我脑海里重现——或许,每一次“极致”的打磨,都是下一次跃迁的起点。
前几天在小红书上看到一位博主的分享,他回顾了自己十几年的职业成长:
“刚开始技术不行,就拼命干活,表现好一点,让老大注意到。后来有机会被提拔,慢慢积累 end-to-end 的能力。再往后开始懂产品、懂营销,别人愿意教、愿意带,就一步步成长起来。最怕的,就是做一些跟主业无关的事,分散精力。要想真正成长,就得在一个方向上深挖。”
他这段话,当时我也只是点头赞同,然后滑走了。
直到今晚,这个“极致”的念头再度出现,我才发现,原来最近看到的这些内容——书里的、博主说的、还有我自己的人生状态——都在指向同一个问题:我从没把任何一件事做到极致。
我会一点前端,也会一点后端;会拍照,也会剪视频;做饭也凑合……
看似什么都懂,其实什么都浅。
我最佩服的朋友 Yaavi,就是那种能把知识学透的人。他不仅能做,还能讲清楚原理。遇到问题,他能层层剖析到本质。每次跟他聊天,我都由衷佩服他的学习力,也时常想——要是我也能像他那样就好了。
可惜,这种想法,往往只是停留在“想想而已”。
口号喊得再响,不去实践,终究只是空谈。正如《认知觉醒》里说的那句——“道理讲得再好,不实践也白搭。”
如果我能把眼前的事一件件做到极致,会不会就不再害怕不稳定?
所谓的不稳定,其实是自己能力不够;所谓的焦虑,其实是长期在吃老本。
路,是自己走窄的,又怎能怪时代太快、年龄太大?
回望过去,我的工作更多时候只是“完成任务”。刚入行那几年,还会利用业余时间学习新技术;但工作越久,越容易松懈,越容易想“算了,差不多就行”。
这种“差不多”久了,就成了习惯,也成了陷阱。
焦虑不来自未来,而来自过去那个偷懒的自己。
《认知觉醒》里有句话我很喜欢——
认知越清晰,行动越坚定。
无论状态好坏,拿出纸笔,写下目标,写下时间,然后,行动。
不必一下子登上高山,但要每天,哪怕只是在原地挖深一点。
因为极致,不是天赋,而是每天不肯放过自己的那一点点坚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