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返回

许巍《此时此刻》——《空谷幽兰》

目录

创作背景

这首歌的灵感源自2011年初春节期间的一次终南山之行。当时,他与家人途经秦岭深处,暮色下的山谷中“只有山顶是金色的”,这一瞬间触景生情,旋律和歌词便自然而生。据称,许巍为打磨这首作品倾注了大量心血,他花了一年时间反复修改歌词,最终形成了《空谷幽兰》值得一提的是,许巍公开表示这首歌是献给弘一法师(原名李叔同)的,他称“弘一大师是我的偶像,这首歌隐含着大师的生命态度”。弘一法师晚年遗作中的“悲欣交集”等诗句也直接出现在《空谷幽兰》歌词里,进一步印证了创作意图。

创作心境与音乐生涯意义

进入人生中年后,许巍的创作心境发生了显著变化。据报道,当时已近五十岁的许巍“眼角与额头的皱纹昭示出岁月痕迹”,但他的笑容依旧平和而真诚,有着“不受岁月左右、藏在心底的安宁自在”气息。他自己也坦言,相比早年的激烈摇滚,他如今很难再写出如《两天》、《在别处》那样躁动的作品,音乐更多体现出佛教般的超脱与轮回观念。正如《第一财经》专访所总结的,《此时此刻》专辑大量运用了“觉悟、觉醒、出离、无常”等佛教用语,体现了许巍当时对生死与解脱的思考。这一时期的许巍已从过去的抑郁和迷茫中走出,用佛法和国学净化心灵,也将这种平淡泰然融入了音乐之中。

《空谷幽兰》标志着许巍音乐道路上的一个转折点:它集中了诗经、国画和民族器乐等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展现了许巍“更加宽阔、面向天地”的艺术追求。专辑中的许多歌词直接引用古诗与佛典意象(如“无上清凉”、“净信出乾坤”等),既是对传统文化的致敬,也是许巍个人心境升华的写照。可以说,这首作品体现了许巍从迷茫青年到平和中年艺术家的蜕变历程,具有告别过去、开启新境界的意义。正如他所言,“过什么样的生活,就写什么样的音乐”,《空谷幽兰》记录了他此时此刻信仰与生活交融的感悟,对他后续作品风格产生了深远影响。

“空谷幽兰”意象的文化象征与哲学意义

“空谷幽兰”这一意象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意义深远。成语“空谷幽兰”原出自清代刘鹗《老残游记》第五回,用来形容幽谷中优美的兰花,常比喻人品高洁、难能可贵。兰花历来被誉为“花中君子”,古人以其生长在幽谷却自有芬芳的品格喻志节。孔子周游列国时曾作《幽兰赋》:“生在幽谷,不以无人而不芳”,称赞兰花虽孤寂却傲雪自香。因此,“空谷佳人”成为嘉言,表达了淡泊名利、坚持本心的品格追求。许巍这首歌用兰花自喻,正契合这一文化传统——尽管身处红尘,却独自清幽,不随俗尘争名夺利。

从道家、禅宗的角度来看,“空谷幽兰”更增添了一种空灵寂静的意境。道家思想讲究“清静无为、返璞归真”,兰花幽居于深谷、水木清华之间,象征着超然物外和淡然心境;“空谷”二字营造出一种空旷无碍的氛围,与道家追求的虚静境界相合。禅宗中经典“拈花微笑”的故事,也强调了不立文字、直指人心的顿悟境界——正如歌词中“一念净心,花开遍世界”的意象,表达了心性清净时与宇宙相融的领悟。许巍歌词中多次提及念佛净土、放下执念等佛学理念,进一步将“幽兰自芳”的哲学寓意具象于音乐之中。这首歌通过“空谷幽兰”的意象传递出一种安详淡然、云淡风轻的精神追求:正如作词者所写的,“心地清净,这才自在”。总之,《空谷幽兰》既是对高洁人格的赞美,也是许巍个人人生信念的一种艺术化表达,它将中国古典意趣和当代人心灵体验有机结合,呈现出空灵孤傲、超然物外的深远意境。

参考资料: 权威媒体与学者报道、音乐评论及许巍公开访谈内容yicai.comyicai.comsohu.comsohu.comshanwei.gov.cnshanwei.gov.cn

歌词:

纵有红颜 百生千劫

难消君心 万古情愁

青峰之巅 山外之山

晚霞寂照 星夜无眠

如幻大千 惊鸿一瞥

一曲终了 悲欣交集

夕阳之间 天外之天

梅花清幽 独立春寒

红尘中 你的无上清凉

寂静光明 默默照耀世界

行如风 如君一骑绝尘

空谷绝响 至今谁在倾听

一念净心 花开遍世界

每临绝境 峰回路又转

但凭净信 自在出乾坤

恰似如梦初醒 归途在眼前

行尽天涯 静默山水间

倾听晚风 拂柳笛声残

踏破芒鞋 烟雨任平生

慧行坚勇 究畅恒无极



上一篇
许巍《此时此刻》——专辑介绍
下一篇
父母的语言